DL 505-92 汽轮机焊接转子超声波探伤规程
ID: |
1CE4902B6E484664871BDDDAD055B7DC |
文件大小(MB): |
0.14 |
页数: |
11 |
文件格式: |
doc |
日期: |
2004-6-14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 505-92,汽轮机焊接转子超声波探伤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12-31批准 1993-07-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汽轮机焊接转子大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转子焊缝)超声波探伤的 基本要求、探伤方法、验收标准、检验周期和技术档案管理等,1.2 本规程适用于国产汽轮机(含在役和新建机组)转子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国产水力发电机组和核动力发电机组,其转子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可参照应用,1.3 对进口机组(包括引进技术制造的机组)的转子焊缝,原则上执行厂家提供的探 伤标准。如厂家未提供有关探伤标准,可参照本规程执行;如厂家提供的探伤标准 低于本规程的要求时,可由主管部门研究确定,2 引用标准,GB 12604-1-90 无损检测术语 超声检测,GB 11345-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JB 1582-85 汽轮机、汽轮发电机转子和主轴锻件超声探伤方法,ZBJ 04001-87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ZBY 230-84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ZBY 231-84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3 探伤方法,3.1 基本要求,3.1.1 从事该项工作的探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并取得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书,3.1.2 被探工件表面应做到清洁、无锈蚀和无氧化皮,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6.3μ m,3.1.3 为保证探伤结果的准确性,在探伤前应查明转子焊缝的结构型式及相应的尺 寸,3.1.4 转子焊接应进行100%的探伤,3.2 探伤方式,3.2.1 转子焊缝主要采用频率为2~5MHz探头,在外圆分别进行纵波接触法和横 波接触法探伤,3.2.2 复核缺陷时,可以采用接触式聚焦纵波直探头和聚焦横波斜探头探伤,3.3 设备要求,3.3.1 超声波探伤仪频带宽度至少为2~5 MHz,3.3.2 探伤仪应备有可按1dB或2dB间隔进行全量程调节,最大衰减量不低于60 dB的衰减器。衰减器的精确度应在任意12 dB中误差不超过±1 dB,3.3.3 仪器的水平线性误差应小于2%,垂直线性误差应小于5%。直探头远场分辨 力应大于等于30dB,斜探头分辨力应大于等于6dB。按ZBJ 04001-87《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的规定进行测量,3.3.4 探头性能应按ZBY 231-84《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的规定进行 测量,3.4 试块,转子的焊缝底部两侧加工有45°或61°的助探角,为了分别确定两种不同助 探角的探伤灵敏度和对所探缺陷进行对比,应采用 SDQ-Ⅰ型试块,3.5 探伤灵敏度,3.5.1 纵波探伤灵敏度应能有效地发现被检焊缝中最远距离处当量直径为φ2mm 的平底孔反射体,3.5.2 横波探伤灵敏度应符合GB 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 结果的分级》标准中B级的要求,3.6 扫查要求,3.6.1 探头在探测面的位移速度应小于或等于150mm/s。相邻两次扫查之间应有一 定的重叠宽度,其重叠宽度大于或等于扫查宽度的15%,3.6.2 横波探伤时原则上要求用两种角度探头分别在焊缝单面两侧进行检验,如因 转子结构原因无法在两侧检验时,可在一侧进行检验,3.6.3 为探测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横向缺陷,应采用横波探头进行平行和斜平行扫 查,3.6.4 纵波探伤时应使主声束在附录B图B1中的BB′之间进行扫查,3.7 检验要求,探伤时要求对缺陷进行定位、定量并尽可能定性,同时记录缺陷的分布情况 ,3.8 纵波探伤,3.8.1 纵波探伤灵敏度调节,见附录 B,3.8.2 在用直探头检查焊缝内部的立体型缺陷或与声束相垂直的平面型缺陷时,探 头沿轴向移动的范围应符合第3.6.4条的规定,3.8.3 如遇到底波信号或结构信号有明显降低或消失时,应及时查明发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3.8.4 在用直探头对焊缝根部进行探伤时,应充分利用助探角斜面反射的纵波(或变 型横波)对焊缝根部进行扫查,3.8.5 对所探缺陷,可采用 AVG等方法进行定量,3.8.6 缺陷信号,一般按下述内容分类:,a.密集缺陷信号。在边长50mm的立方体内数量不少于5个、当量直径均大于 或等于φ2mm的缺陷信号,b.分散缺陷信号。在边长50mm的立方体内数量少于5个、当量直径大于或等 于φ2mm的缺陷信号,c.长条状缺陷信号。当量直径大于或等于φ2mm,指示长度大于或等于25mm 的缺陷信号,d.游动信号。探头在被探部位移动时,在示波屏上显示的埋藏深度变化值大于 或等于25 mm的同一缺陷信号,3.8.7 缺陷的测量与记录,一般包括下列内容:,a.分散缺陷。记录其当量直径和缺陷在焊缝中的坐标位置(轴向、周向和径向。 下同),b.密集性缺陷。记录大于或等于φ2mm缺陷的当量及密集区边缘缺陷的坐标 位置,c.长条状缺陷。记录缺陷的最大当量、指示长度及其坐标位置,d.游动信号。记录信号的游动范围、缺陷的指示长度、最大当量直径及其坐标 位置,注:对埋藏深度变化值小于或等于25mm的缺陷信号,可用游动信号作图法 估判缺陷的位置和走向,图1 缺陷长度修正,3.8.8 缺陷指示长度,应采用半波高度测长法进行测长。对测出的周向长度值应根 据下式进行几何修正,见图1,,式中: Lf--缺陷指示长度,mm;,L--与缺陷对应的外圆弧长(探头移动弧长),mm;,D--转子外径,mm;,h--缺陷距探测面深度,mm,3.9 横波探伤,3.9.1 可采用频率为……
……